喜迎区七次党代会 回眸五年发展路
“美丽卧龙科学发展、奋战五年更加出彩”。近年来,卧龙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首善之区、美丽卧龙”目标定位,以“三网四化五极”战略为引领,大力实施投资拉动、工业提增、文化强区、乡村振兴四大战略,着力建设商贸中心、物流中心、三产大区。全区各级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抢抓发展机遇,克难攻坚,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卧龙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卧龙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发展也由此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前景。卧龙融媒推出【喜迎区七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以志前行,承启未来。
砥砺前行 拼搏进取的5年
卧龙区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三网四化五极”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聚力促改革、抓重点,破难题、补短板,提质量、优服务,砥砺前行、务实重干,实现了卫生、计生从“整合”到“融合”,从“合并”到“合力”的重大变革,各项指标与2015年同期相比,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卫生健康力量,标志着卫生健康“十三五”完美收官,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
这五年,成绩不一般
“十三五”时期,争取各级各类资金8.61亿元。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固定资产达7.63亿元,与“十二五”末相比,增长了87%;总建筑面积22.15万平方米,增加了6.83万平方米。专用设备7248(台)件。开放床位数4291张,较2015年增加了1916张。卫生技术人员3992人,增长了76%,其中高级职称291人,中级职称1100人,分别增长了50%、106%,研究生以上学历215人、专本科学历3353人,分别增长了153%、62%。开放病床4291张,达到4.25张/千人(人口数100.93万),医护比为1:1.36,床护比为1:0.40。医共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上级部门充分肯定,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立了卧龙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形成上下一体、合作共赢的发展共同体。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取消了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中建七局医院顺利移交卧龙区政府,作为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西区医院纳入统一管理,积极稳妥地落实了妇幼保健院和计生指导站的合并运行,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区公共卫生服务大楼、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大楼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市一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建设省重点专科2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区一院、蒲山医院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医院”,卧龙医院晋升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成功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并顺利通过复核验收。健全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巩固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计生监督工作连年全省先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45元提高至65元,13类服务项目有效落实,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民生实事“两筛”项目连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创建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连年荣获“全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惠及于民新做法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发挥抗疫主力军作用,按照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部署,成立“一办八组”运行机制,构筑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强防线。加强人员培训,提高防控意识,时刻保持警醒状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市率先进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并承办了“南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机构市区联动应急演练”;组织人员做好市区“两会”、“两违”整治、项目集中开工和全区各行各业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要会议的医疗保障和应急处置工作,累计300余场次。为有效应对秋冬季疫情形势,配合指挥部全面恢复指挥体系运行机制,加派人员充实指挥部力量;紧急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目前累计接种35551人;与多部门成立联合专班,排班值守两站卡点,至今有11家卫健单位共22人轮流参与值守;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全流程防控,摸排并归纳建档辖区相关单位195家,培训180余人次;加强境外及中高风险区返乡人员排查管控,以实际行动践行抗疫精神。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市一院投资1000万元对P2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区疾控中心投资210万元建成了80平方米的PCR实验室。目前两家机构日检测能力达1300人份(市一院日800人份,疾控中心日500人份)。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开展了211人招聘计划,已完成招录,涵盖系统多个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市一院引进博士1人,多次举办校园及院内招聘会,招聘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207人。扎实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大力推进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家庭医生团队332个,人数1114人,签约累计18万余人。共设计制作健康教育宣传横幅、版面1300余条块,发放宣传页4000多张。监督能力持续提升。开展区卫生监督城乡一体化示范工作,全区十四个乡镇(办事处)卫生院、卫生监督工作站(协管站)全部纳入目标任务管理。充分利用现代化新型执法手段开展远程、实时、精准、可溯、高效监督执法,开展“蓝盾护航”专项行动,加大对医疗美容行业、医疗废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控制等方面监管,打击非法行医、整治“黑诊所”,依法维护了群众的健康权益。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区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不断夯实,现有网络成员单位27家。组织开展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9家乡镇卫生院和50家村卫生室被河南省卫健委评为“2020年度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区保健院“两个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已通过省级验收。推动计生工作职能转化融合,人口监测和家庭发展工作有效推进,落实计生奖励扶助金2450余万元。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20年,争取上级资金2.6亿元,区中医院项目已竣工,区妇幼保健院项目主体已封顶,市第一人民医院西院项目前期手续已基本办理完毕,于12月26日举行奠基仪式。谋划上报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项目34个,计划争资73.57亿元。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一院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南阳临床基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被授予国家级规范化建设单位,累计开展新业务、新技术65项,西区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区保健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区一院克服重重困难,西楼得以重建,院容院貌焕然一新,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管理。配合医保等部门进行了医保领域专项治理活动,开展了村卫生室规范化管理“雷霆行动”,从环境卫生、依法执业、规范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督导检查,对存在问题的50家卫生室下达了整改意见书,并跟踪问效、责令立行立改,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全面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作为创卫指挥部牵头单位,按照“真重视、抓重点、高标准、快行动、严问责”要求,成立7个专业组,建立8个“战区”协同作战,围绕巩卫重点,建立任务台账,责任到人,严抓细管,严肃问责,全域整治提升,确保顺利通过复审。下发了《全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技术考评宣传方案》,大街小巷、主要路口等安装宣传标语近300余处,累计更新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等公益广告600余块,城区大电子屏、沿街门店LED屏等已经全部播放宣传标语。共筛选点位近百家,打造了光武街道中兴社区、摩根360餐饮一条街、车站街道二十八将巷、卧龙岗街道桃园社区城中村、黄龙庙社区等亮点特色区域。组织力量重点对省暗访通报部位、两站区域、中心市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整治和提升。共计出动人员 5000 余人次,清理小广告 2500 余条,清运垃圾120 余车,规范乱停乱停车辆 650 余车次;取缔早市马路市场 2 个,102 座区管公厕、115 座社管公厕全部按标准完成提升改造,清洁率 99以上;拆除各类围墙、围挡 2000 余米,新增绿化面积 3.26 万㎡;规范整治重点场所、小餐饮店、小副食店近千家。
强力推进健康扶贫
兜好底,守好门,落实各项健康扶贫政策,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深入建档立卡户提供签约服务和慢病随访管理,实施大病分类专项集中救治,做好贫困人口健康服务。贫困人口家庭签约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员体检9711人次,大病分类救治331人,救治率100%,有2758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累计免收住院押金2341万元。同时,深入开展“卫生文化科技三下乡”等活动,2020年,开展义诊30余次,健康知识巡讲3次,出动医护人员180余人次,服务群众3300余人次,发放24000余份健康宣传彩页,免费送医12000人次送药12万余元。开展万名医务人员下基层健康扶贫帮扶活动,组织医务人员58200余人次,实地检查了467家村卫生所(室)的标准化建设及村医执业情况,走访3700余贫困户的健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补充小药箱及药品共1800余户,慢性病新鉴定130余户。该项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诠释了卫健系统“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一方面,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已设立老年医院4家、老年护理院2家、安宁疗护中心1家、社区和乡村医养服务中心9家,另有1家康复医院、2家二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正在建设,初步实现了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创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一体化服务模式。积极与民政部门对接,制定了《卧龙区卫生院敬老院一体化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卧龙区试点乡镇敬老院人财物移交乡镇卫生院工作方案》,选取石桥镇、潦河镇、王村乡的卫生院、敬老院作为试点开展卫生院敬老院一体化服务工作,实现医疗、护理、康复、养老资源无缝对接。
抓好民生实事落实
医疗卫生信息化方面,医共体信息平台及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已与多家软件公司恰谈,研究制定建设方案,城区五家二级以上医院已完成“就医一卡通”建设,实现使用身份证、社保卡和电子健康卡进行就医,先看病,后付费,在相关科室使用诊间支付缴费,为群众创造了方便快捷的就医环境。妇女“两癌”筛查、民生实事“两筛”方面,全年产前超声免费筛查4535例,免费产前血清学筛查4935例,新生儿两病筛查10860例,新生儿听力筛查10397例;宫颈癌筛查完7502例,乳腺癌筛查7781例,完成省定“两筛”、“两癌”目标任务。
认真做好卫生应急工作
综合保障方面,积极发挥联动枢纽作用,做好辖区内各类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应急医疗保障工作,累计出动专业人员700余人次,保障场次300余场。
中医药工作得以长足发展
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123”计划,结合“中医堂”、“治未病科”、“仲景苑”和“示范中药房”项目建设,培养一批中医药优秀实用人才。组织各类竞赛培训70余人次。二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梅溪街道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卧龙医院、七里园乡卫生院、蒲山镇卫生院、石桥镇卫生院5家单位完成灸疗馆建设并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潦河坡镇卫生院被授予标准化灸疗室。三是中医药文化不断弘扬。深入推进中医药科普文化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免费发放宣传手册及彩页10986份;接受健康咨询1797人次。
极不平凡的2020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区卫健委领导班子带领卫健系统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号召,白衣执甲、慷慨逆行,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为抗击疫情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近5000名医务工作者和1000余名乡村医生夜以继日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全面做好值班值守、卡点监测、信息上报、筛查流调、医疗救治、疫情研判、宣传教育、物资购置、后勤保障、指导检查、复工复产复学等工作,构筑守护群众健康的坚强防线。疫情防控期间,组织1336名医务人员配合卡点管控,有600余名党员递交了“请战书”,累计捐款84000余元;组建专业消杀队,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累计消毒消杀点位62700多个(次),清理垃圾18150吨;建立8个集中隔离点,区中医院隔离点建设创造了卧龙版的“小汤山”速度;在全市率先开展流调“回头看”,设立45家预检分诊点、4家发热门诊,1家医疗救治定点医院,组建中西医专家救治团队,严密管控和救治患者,累计送检标本1221份,追踪6726人次,预检分诊11万余人次,诊疗发热病人3118人次,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确诊患者“全治愈”。